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书法艺术名家 连燕堂 意境 艺栈
  lyt.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73413
最新博文:
赋許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三)      赋诗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二)      赋诗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一)      梁启超对于国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二)      梁启超对于国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老实话     
我的动态    
赋诗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二)
发布时间:2010-06-13

       赋 诗 累 百 篇  吟 讽时 在 口(二)

                        (    )

   然而张履毕竟是性情中人,尘世中人, 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纷触于目的也不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 触目惊心之事时有发生,这使他不忍孤芳自赏,遗世而独立,反思有所作为,济世以利民.如他在<<感事>>一诗中所说:

            龊龊当今事,闻来总不堪.饮羊民俗秕,害马吏心娈.

        沟壑将谁责,林泉敢独耽?苍生它日任,勿使谢公惭!

   除了偶尔的忙中偷闲,啸傲林泉以外,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民生疾苦, 因而心情也永远不能平静, 景随情移, 亦尽是忧戚之色:

            昨我溪上行,桑绿纷交映;今来忽陨黄,萧槭满村径.

        永光三月霜,杀气讵同应.去冬吟愁霖,无麦已堪病.亥水

        积余伤,荣落sH移性.蚕事苟不成,何以为民命?谁为燮理

        ,慨焉坐忧怲.(卷一:<<纪事>>)

   民间的疾苦令他寝食难安,几于无处不牵挂, 无时不牵挂.游宝华山禅寺, 看到"纯庙御题": "僧富足斋粮", 他想到的却是"斋粮僧尚足, 哀雁满江干"(卷三:<<游宝华山晤寺僧体乾率成>>); 天寒地冻,安置一个泥炉,他写到:"冰霜刻削苦寒晨,安置泥炉四壁春.只惜余温私一室,露檐僵卧更何人!"(卷二:<<泥炉>>)张履还从民不聊生的现实中看到了隐伏的危机,希望有人能够大声疾呼地告诉统治者:

            巢居能知风,穴居能知雨.灼然祸乱机,岂竟无闻睹.

        多讳喑勿言,巧避隐勿举.一朝大毒发,焦念累当伫.太学

        古上书,小臣今不许.何当得狂夫,奋击梁下鼓! (卷四:

        <<夏夜杂书二十四首>>)

    从诗作的题材看, 张履反映最多的社会问题, 一是赋税过重,一是灾害频仍,以及与此相连的官吏贪庸.

   张履身处民间,眼见沉重的赋税给农民带来的灾难,尽管有的诗写得很委婉, 但背后的辛酸仍然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例如<<田舍>>:"村南古田舍,藤盖半丛残.曝菜多栖树,悬禾正压竿.牛羊归日夕,妇子聚天寒." 这原是一幅虽然凋敝但也古朴宁静的画面,至尾联却急转直下:"闻道今年稔,输公事转难".今年年景还算不错,但聚在一起的妇女们闲聊的不是天伦之乐,而是赋税之难.

   再如<<田家二首>>之二:"落日下柴篱,村师散晚塾.父老面场坐,谈言杂种畜. 今年早霜寒,禾穗少坚足.既苦顾私难,又当入公粟.似闻新令来,督课罕鞭扑;老翁叹息言:此已我农福."年景不佳,公私两难,只因听说新令罕鞭扑,就感到满足了,如遇酷吏,则民命何堪?

   又如<<野鹜>>: "黄云连罢亚,野鹜忽来空.万翅集奔雨,一群回骤风.竹竿争噪逐,禾穗已残丛.""罢亚",稻摇摆状.一片黄云似的即将成熟收割的稻田, 忽来一群野鹜,将禾穗啄食殆尽,这已是无妄之灾,令人欲哭无泪,但天灾未已,人祸旋至: "县吏持符到, 艰难更急公"!

   说来这还是些一般的较为正常的情况, 更为严重的是统治者刻意盘剥, 例外诛求,又生出了折色,火耗等名目, 使出了拒收,采买等手段.所谓"折色", "退米责钱",农民种地,不能直接缴米, 而须折合成铜钱, 据张履诗中记载,有一年达到"石六千",再折合银两,"两以二缗计",还要加上"火耗"----农民缴的银两当然是散碎的,须经官熔铸成大锭上缴, 中间必有损耗,这也要农民负担.<<辞海>>"火耗"条说: "改熔折耗至多不过百分之一二,但所收火耗却至少百分之二三十. 清初火耗极重,有高到百分之五十的.雍正年间,火耗列入正税,存留地方备用.但地方官员又别立新名浮收." 这样三番五次地折腾,实际上是变着法地搜刮民财. 这还不算,某年,天寒河冻,粮船迟到,官员借口误期,闭廒拒受,然后定计"采买","每石仅一千二三百"买下退米,"而令纳折色至四千六百八十". 农民不胜其负,粮长往往破家,故而愤起反抗,掀翻仓厅, 围困城市,劫持长官,形成骚乱.张履在以下三首诗中忠实地记下了骚乱的情况和起因:

                        毁 仓 厅

            县吏何纷纷, "l羊伐鼓祀仓神.仓神喜,租丁怒,退米

        责钱石六千,千手一掀仓厅仆,群吏仓黄不相顾.令来诘民

        ,民何敢乱,各各布路散.民在路,官在堂,捉人豺吏纷琅

        .县符投暮入村曲,黄鸡一群飞上屋!

                            

            古币不重银,重银繇近代. 互市实漏卮,厥价日翔贵.

        丁赋折输钱,两以二缗计.火耗尚无出,增加势必至. 啸聚

        万余人,尔民太无忌: 绕城断樵苏,克日投农器;长官被劫

        ,出榜寝前议.乡民意气得,谓官无我奈.揭匾聊献谀,

        以一青盖(俗称万民伞). 此岂爱戴心, 直以官为戏.乌乎

        乱萌伏,后患殊未艾.愿告当途人,豫为不虞备.

            民俗固云恶,肇衅良有繇. 去冬征漕日,例外多诛求.

        连樯米千石,坚冻阻通沟.官曰来何后,闭廒拒弗收. 兑漕

        (俗称以米交运丁为兑漕)实未足, 采买出良谋:贱直兼大

        ,积聚如山丘. 弃米岂得已,折价尤苦浮(时官买退米每

        石仅一千二三百,而令纳折色至四千六百八十).征七三许

        ,追逼仍未休(去冬乡民纷纷投诉,许以收折色十之七而

        缓其三,今又悉征之).粮长本多累(此邑粮长十年一轮充,

        充之当年,往往破家),至此穷莫投,儿女尚须卖,薄产焉望

        ? 新令适出此,哄然亦何尤!为语亲民吏,且省苛政否.

    在理智上,张履的立场自然不能不站在统治阶级一方,指责民俗恶,"乱萌伏","直以官为戏",警告统治者"豫为不虞备";但是在感情上却明显向农民一方倾斜,指出"肇衅良有繇","哄然亦何尤",希望省苛政,惩贪官.张履指出的是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敏感问题,甚至涉及到国家政策,以他的地位而论, 这是需要一点精神和勇气的.然而在当时的中国, 苛政和贪官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即使赈灾救荒,也有人中饱私囊.

   江南水乡,十年九涝,十涝九荒, 大水来时,一片汪洋,即使金陵这样的大城,也难免成为泽国。作者有一首《哀金陵》说道:

              江星煌煌动不已,江水澒洞注城市;可怜金陵十万户,

           参差出没洪涛里。舟从屋上行,家向城头徙,其不能徙多

           水死。学宫之东连锁院,龙门之门不可见,金书大字耀波面。

       洪水来时,无力抵抗,民受其害,生机无望. 张履在任句容教谕时曾奉檄到下蜀地区赈灾,亲临其境,诗记甚详,且看其<<鸿水行>>:

            句容圩乡本?"下,日日霪雨兼江潮,我承郡檄来下蜀,

        要看水势须凭高.凭高极目江天远,新河两岸似绳断.夹河

        万顷尽洪流,坐使千家失腴产.兹乡自昔人民蕃,炊烟处处

        成庄村.登场禾黍鸟雀噪,比邻笑语声相闻.前年水卒淹田

        ,今年水几平屋脊. 扶老携幼欲翻盆(圩中无舟,为大木

        盆以渡), 圩埂结棚共栖息.棚栖草草夏及秋,矮檐尚向波心

        . 朝朝暮暮苦遥望,几日牖户重绸缪.那知黑夜怒风吼,

        疾卷棚茆逐波走.耶娘妻子索牵连,飘流直出大江口.鱼鳞

        屋已荡然净,前庄后村何处认?拍拍但见水禽飞,几株疏柳

        空相映.亦有高阜或平原,以席为舍葭为门.草根树皮餐食

        ,嗷嗷哀雁常酸辛. 清河明宰下车始,力请拊恤缓民死.

        区区官钱复何济,冠盖几辈驰乡里?已饥已溺乌能忘,援笔

        为赋鸿水行.常平积粟待红腐,手乏寸柄徒旁皇!

   这只是作者记下的一般情况,还有几幅特写画面,更是令人怵目惊心:

                           (四首选三)

            有妇漂尸数十里,三岁婴儿尚怀里.乌乎奈汝母子何,

        令我归来食不美.

            圩堤一决奔如鹜,抱儿置盆盆置树.向夕渡水来视儿,

        群蛇张口儿骨露.

            四十八家同一村,唯有六家今尚存.炊烟已断剩悬釜,

        仰天哀叫愁云昏.

   这样大的灾害, 赈钱却少得可怜: "振钱曾有几,饿者纷阗门"(<<赴下蜀振灾即事>>); "官钱千万未够灾黎一月饱"(<<哀圩乡>>).由于连年受灾,复苏也已无望:"去年水淹圩乡田,圩中之屋犹多存;今年水毁圩中屋,屋材齐向街头鬻.去年二麦熟,屑之可疗饥; 今夏无麦何所资? 相逢丁壮形如鹄, 迨及冬寒半沟壑"(<<哀圩乡>>).果然,冬天来了: "平地雪三尺,群山尽皑皑.山乡岂为瑞, 江乡更为灾. 江乡水未涸,棚舍依林隈.烟火望已绝,冱寒凛相催.旦晚多僵仆,积日无人埋...."(<<大雪>>)更为严重的是官吏贪墨,私吞赈银:"赤子瘠,长官肥.长官何繇肥?大府檄振饥; 振银四万六, 一万饱官腹, 鸠鹄无数填沟壑...."(<<振饥叹>>)

   张履还指出,造成连年灾害的原因, 除了自然因素以外,更因为水利不修: "江潮时泛滥,田亩易沉沦;溃堤不早筑,患害可胜言?"(<<赴下蜀振灾即事>>) 源出太湖,东至上海入黄浦江的吴淞江,本是苏南的一条重要航道,那时也经常泛滥成灾,"不入海入城市"; 有人建议修浚, "不支国帑税民亩, 五万白银县官手",但是 "吴淞开,宪符到,银入不出急征漕,一石作正供,石二鼠雀耗";结果灾难降临: "风何洌冽,水何弥弥,可怜防一决,开江卒半死";作者悲愤疾呼:"乌乎!民不水死亦饥死,不如死吴淞水!"(<<吴淞叹>>)老百姓到了生不如死的时侯,便就无所顾忌,梃而走险了,因而杀官泄愤的事时有发生,作者在诗中记下了两个典型事例:

                             哀 典 史

            金山民,拥县堂,请令亲勘荒.令不敢往委典史,县卒

        百辈纷随将.行未至,卒皆亡,典史四顾徒旁皇.灾民怒令

        及典史,长篙乱刺被创死. 县令梦中为惊起,失足落水诡

        伸报, 典史之儿叩阍叫.

                             镇 洋 令

            镇洋令,贵公子(其父官巡抚), 赴乡亲勘荒,千口攒

        啮死,妇女淋漓血沾齿,吴下奇闻竟有此! 乌乎,民敢乱,

        法当诛;彼民争欲啖汝肉,视古良吏诚何如?

   张履固然认为"民敢乱,法当诛",但在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他对贪官庸吏的憎恶和鄙视,似乎心中在说:吏自不良,咎由自取!其实张履对那些如镇洋令一类借父兄之势狐假虎威, 横行无忌的贵公子早有不满, 认为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如他的<<东门行>>:

            东门行,步踟蹰,长安骄贵儿,连绵起宅城东隅.诸兄

        多显宦,冉冉彤庭趋. 唯兄之显,唯己之威.金盘罗玉馔,

        鸾刀脍银丝,四筵列狎客,横行正及时.斑斑之虎,落井难

        ;虎尚尔尔,狐复何为!

   他对那些贪官污吏更是恨之入骨,称他们为"贪狼",心欲除之而后快.请看其<<贪狼行>>:

            狼之来,怒目视,前以猰?后封豕,于何自肥万赤子.

        狼之去, 秽满路,众狼从之走且顾.我欲弯天弧,殪贪狼;

        天弧高悬不在手

评论(0) | 阅读(249)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作品1 ()
作品3 ()
作品70-3 ()


我的最新动态

赋許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三)
赋诗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二)
赋诗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一)
梁启超对于国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二)
梁启超对于国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老实话
名家 连燕堂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名家 连燕堂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访客最新留言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书法艺术名家连燕堂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