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书法艺术名家 连燕堂 意境 艺栈
  lyt.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73413
最新博文:
赋許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三)      赋诗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二)      赋诗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一)      梁启超对于国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二)      梁启超对于国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老实话     
我的动态    
赋诗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一)
发布时间:2010-06-13

 

       前记   本文曾在《文学遗产》1995年第3期发表,题为《鸦片战争时期   诗人张履的诗论与纪事诗》,当时限于篇幅,删掉了原文的第二部分和一些引 诗,约占全文的四分之一。今将原稿全文奉献给读者,借以纪念鸦片战争一   百七十周年,让我们共同记住这段不应忘记的历史。
       这个网站同样有篇幅的限制,所以本文将试着分三次发表,敬请读者留意
        本文原稿是用当时通行的wps系统打字的,现在虽然改成word文本格式, 但还是留下了一些原始的痕迹,看着可能有点别扭,敬请原谅。
             赋 诗 累 百 篇 , 吟 讽 时 在 口
              ----鸦片战争时期的现实主义诗人张履
                            . 连燕堂 .
   张履(1792-1851),原名生洲,字渊甫,亦作渊父, 江苏震泽(今属吴县)人. 嘉庆丙子(1816年)举人.后屡试不第,滞留京师多年.久之,以教习注知县,投牒改教谕,选句容.在官十八载,以德业课士,甚受士林推重;大吏如陶澍,林则徐等亦极钦礼,两膺卓荐,均固却. 年六十卒.平居刻苦治学,守铢积寸累之训,为日问月学之功.主于治经穷理,尤专精"三礼", 博考诸家, 著<<宗法通考>>,<<丧礼辨误>>,<<容山教事录>>,<<课经偶记>>等.诗文亦知名于时,有<<积石文稿>>18卷,收各体文240篇;<<积石诗存>>4卷,收古今体诗369首;附<<南池唱和诗存>>1卷,收张履与张海珊唱和诗54首,箴4首;又附<<脍余编>>1卷,收诗100首,系<<诗存>>4卷外“未忍焚弃者”.
   张履之文以解经穷理,明道见性,考辨礼法者为大宗, 虽时人颇多好评, 然在我们今天看来,因为较少涉及现实问题,较少文学趣味,因而社会价值和文学价值都不大.但其诗多咏道咸时事,关切国计民生.其即景咏物诗皆有寄托,清绝高迥;其杂感杂书诗忧愤苍凉,感慨万千; 其记事诗大体有两类,一类述灾民苦况,揭官吏贪庸; 一类记鸦片战争,于战场形势,敌我胜败,以及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抗敌将领的慷慨死节,投降派的畏敌误国,皆刻划生动,堪称诗史,洵为难得.
   他是鸦片战争时期的一位很有成积, 很有特色的现实主义诗人.
                          ( 一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处于极度的动荡与震荡之中,内部,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外部,列强环伺,蚕食鲸吞,亡国灭种之祸迫在眉睫.一批有识的思想家和敏感的文学家,如龚自珍,魏源,林则徐等,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提出更法,改图,师夷长技等政治见解和尊情,崇实,经世致用等文学主张, 提倡以文学干预政治,针砭时弊,慷慨论天下事,形成一股启蒙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文学潮流,涌现了一大批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张履是这股潮流中的一朵浪花.
   张履与龚自珍是否有直接交往,目前尚无可靠的材料,但他与魏源颇有联系,<<魏源师友记>>云:"履与默深定交,不知在何年.惟张铁甫之殁也,次年,履求铭于默深, 默深许之.且曰:‘铁甫生于吴, 长于吴,吴人莫之知,知生者张,知死者汤(原注: 魏源<<张铁甫墓志铭>>: "死之旬日,江南乡试榜发,举第一.于是弟子张生洲奉遗书及状谒于主考萧山汤侍郎.")也. 生洲,铁甫之弟子,默深之友'云."魏源直称其为友,可见关系非同一般.其实,他同龚魏是否有直接联系,倒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文学思想上同龚魏有许多相同,相通之处.
   从文学思想上看,张履也是经世派中人.同龚自珍主张诗文应"以有用为主",魏源主张"文之用,源于道德而委于政事"相仿佛,张履提出"文植于道不违于用", 他反对和鄙薄那种"坐谭则理高,行之则事阙"的空疏之文,批评说:"韩子因文见道,儒者讥之;至眉山竟以文为道,而于道之大原愈乖错不合;学者知其然,则又貌乎道以为言,然非迂即夸,以用则戾其效,比之晋代清谭,世亦何藉焉!" 他提倡和欣赏的是"议论卓阔,不苟侪于时","阐微言,明治要,悼群情之深锢,发皇古之幽思, 读之能使人兴起"(<<积石文稿>>卷六:<<陈白云先生续集序>>)的有为之文.于诗亦然.他曾不无偏颇地认为: "诗者发乎性情,周乎事物,以规王治则政平,以道民情则教兴,其极至于动天地,感鬼神,如是而天下始贵有诗;若徒绘风月之状,摹山水之形,纵极清妙,而不已为无用之言乎?"(<<积石文稿>>卷六: <<静观斋诗初集自序>>)
   尊情是龚自珍文艺思想的核心,有谓"民饮食,则生情矣,情则生其文矣"(<<五经大义终始论>>).强调有情才能有文,"无情者不得尽其词"(<<识某大令集尾>>). 强调有真情才能有真文,所谓"言也者,不得已而有者也.如其胸臆本无所欲言, 其才武又未能达于言,强使之言,茫茫然不知将为何等言;不得已,则又使之姑效他人之言,效他人之种种言,实不知其所以言"(<<述思古子议>>). 张履也是一位尊情诗人,认为"诗道之大","不外乎性情";"诗者,民之性情也". 他指出: "诗非可苟,而已为是诗,必有其所以为之者.不得其所以为之, 而徒流连光景,寻常酬赠是务,甚且淫哇间出,以自背于正轨,诗云乎哉?夫所以为之者何也?曰性情是也.性情者,内以敦叙彝伦,外以弥纶民物, 休戚之相关, 哀乐之相感, 不期于为诗而诗以生焉"(《积石文稿>>卷六:<<意苕山馆诗序>>).
    张履还指出,性情有真伪邪正之分,并且无不在诗文中表现出来, 性情之真伪甚至影响到文体之真伪.他说:"文章一事,当先辨其趋向.趋向者, 隐于心曲,著于形迹,成于学术,而文章即其自谱尔.是故志于德义与志于勋名,其言必异; 志于勋名与志于荣利,其言必异; 内怀荣利而外托德义勋名,其言之虚实又必异,自知言者观之,不可掩也.至于文体,则有真伪存焉.如其中之所有而出之者真也;捃摭以为富,雕饰以为华,模窃以为古,艰涩以为深, 以平实为不奇而抗之而峻, 以切近为未足而恢之使宏,若是者皆伪体也,其趋向之正不正,亦从可知已."至于为诗,应当"上明三纲,下达五常,于是征存亡,辨得失, 小人歌之以贡其俗, 君子赋之以见其志,圣人采之以观其变",而那种"上陈应刘,下述沈谢,分四声八病,刚柔清浊"的诗论,皆是"营营驰骋于末流",不足道也(<<积石文稿>>卷六:<<王研云文集序>>, <<意苕山馆诗序>>).
   有了正确的趋向, 真实的感情,加以"精博之学,卓绝之识,雄硕之才","深沉之养"(<<愈愚集序>>), 则无往而不为良诗妙文.他称赞他的朋友王研云, "循习经训,玩乐理道,不为近日风尚所移, 承文肃奉常诸公后,处娄东人物荟萃之区,诵先人之清芬,考故家之文献,流连反复,以致其景慕,即一时朋旧离合聚散之际,酬醋赠处之交,以德相"? 以善相饷,每勤勤恳恳,不能自已.其趣向如是, 故其文不求异于俗而自不能不异于俗;....不琢刻于辞, 而辞自惬当; 不奋矜于气,而气自阗实;叙次则有法度,议论则中肯綮. 其言皆有物,尤非饰虚车可比"(<<王研云文集序>>).又评介他另一位朋友陆方山的诗说:"其运思清, 其择言雅,而其所以为之者一出于性情之挚. 其中如游子之悲,丧弟之戚,能令人动心堕泪, 至于轸念民瘼,感触时艰, 则又旁皇恻怆,无异杜老之咏诸将,次山之赋舂陵,虽以继声风雅可也.京口比年遭水,加以寇锋纵横,生灵涂炭,今虽流亡渐复,民气未苏,君目击祸衅, 所为纪灾纪事又累数十章,诚使当途诸君子见之,怛然有所伤,炯然知所戒,因推君作诗之性情,以施诸政术焉,则诗人之为功于时良不少矣!"(<<意苕山馆诗序>>)他认为诗文与政术是相通的,有惠泽及民的善政,才有体念民瘼的好诗,反之亦然.所以他说:"昔唐代诗人白乐天,元次山辈,并有惠泽及民,载在吏(史?)策,繇其性情之地,涵泳于风雅者深, 故措诸政术,莫非慈祥"(<<休阳骊唱编序>>).
   这种把文学同政术等同起来, 过分强调文学功利作用的理论,固然有很大的片面性,但对当时文坛脱离现实,藻绘虚车的形式主义倾向,和"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的惨淡状况,确有着积极的针砭意义.他自己也曾在一首诗中表示决不与这种龌龊的现状同流合污,诗曰:
            日星曜天衢,末光不可附.煌煌载道文,岂是阿世具?
        索米许佳传,得金乃谀墓;江门儒者流,亦以损高趣.卓然
        一介严,斯文庶勿污!(<<积石诗存>>卷一:<<杂咏>>)
   可见他的理论有着很强的针对性. 何况后来他自己也认识到这种片面性,并且有所纠正.   
    前面提到,他曾认为那些徒绘风月之状、摩山水之形的诗作,纵极清妙,亦属无用,他用这个标准自视其诗,尽管多是"境与身际,性与境适,绝去依傍,独洗心光,心若激而不能已于鸣者",但仍然很不满意,甚至为此而辍吟累月.然而,有一天,他同张海珊一起野步,藉草坐林下,清籁满空, 松花微坠,洒乎自得,觉胸中有诗.这样的诗能不能作,有没有价值,他拿不准,于是便举前见向张海珊请教,张海珊笑曰:"论则高矣美矣;虽然,未观其通也.夫川上之叹,舞雩之游,风月山水,浅深随人,白沙子谓:诗之道,枢机造化,开阖万象,不离乎人伦日用,而见鸢飞鱼跃之机,可以辅相皇极,左右六经,然则所谓政平,教兴,动天地而感鬼神者,岂有异道哉?今日林下之意可以证矣.虽然,斯说也,其知之者鲜矣.不有古人之学,而徒执虚见以求,不得也,求诸诗,而愈不得也. 吾子诚自济以学, 以扩其心之所未至,则随感而发,莫非大用.吾子其勉之矣!" 张履闻之, 茅塞顿开,高兴得站起来,归而得五言古一章,张海珊亦有和作,以后屡屡为之, 于是有<<南池唱和集>>之编.(见<<积石文稿>>卷六:<<静观斋诗初集自序>>)
    张海珊的意见是说,只要有了真情实感,辅以丰富的学养,则无论鸢飞鱼跃,山水风月,随感而发,皆为好诗.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张履的偏颇,并为张履所欣然接受,也使他的诗作更加题材广泛,意境隽永.
    这位张海珊,就是张履请魏源为之作墓志铭的张铁甫,他一生际遇坎轲,但学问极好, 与张履的关系在亦师亦友之间,二人时相过从,"过从必淹时竟晷而后已,凡自经籍异同至天地万物之理以及身心日用细故,无不深言极论".他们也讨论诗文,并且取得共识,这就是张海珊在<<静观斋初集序>>中说的: "尝以为诗文一道,必其中有为之所者而后肖之以出,自有一种精神命脉不可磨灭之处. 而此为之所者, 非有得于天人性命之微则源不深,非旷观于万事万物之理则气不清,非积千百年治乱兴亡之迹与圣贤豪杰所以抚世酬物之道,则识浅而力浮. 具是数者,而或得于天者未粹于伦理名物,无旁皇周浃一往不自已之情,则见于诗若文,必有歉然不满之患.盖其事虽小道,每与孔门之一贯,子舆氏之养气集义,动相关会.其为之所者既已磅礴郁积流衍而不容已, 则虽短章小牍, 亦无不挟全量以具见." (<<小安乐窝文集>>卷二)
   这些意见又与魏源的作诗"三要"相通. 魏源在<<简学斋手书诗稿题辞>>中说:"(诗)有三要:一曰厚,肆其力于学问性情之际,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所谓万斛泉也.一曰真,凡诗之作,必其情迫于不得已, 景触于无心, 而诗乃随之,则其机皆天也,非人也.一曰重,重者难也,蓄之厚矣,而又不以轻泄之焉.感之真矣,而天机又极以人力, 于是而人之知不知, 后世之传不传, 听之耳."
   梁启超曾在<<清代学术概论>>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反复申述了这样一个观点:"凡时代思潮,无不由`继续的群众运动'而成.所谓运动者,非必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不能分为谁主动,谁被动. 其参加运动之人员,每各不相谋,各不相知;其从事运动时所任之职役各不相同,所采之手段亦互异;于同一运动之下,往往分无数小支派, 甚且相嫉视,相排击.虽然,其中必有一种或数种之共通观念焉,同根据之为思想之出点发."
   我们在这一节中介绍了张履以及他所师事的张海珊的文学思想,并与龚魏略作比较,主旨不在证明他们之间是否有师承关系,而在说明, 鸦片战争前后,确有一股以龚自珍魏源为代表的提倡经世致用的爱国主义,现实主义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流,借用梁启超的说法,这是一种"时代思潮", 甚至可以说是一场"继续的群众运动",出现了诸如林则徐, 邓廷桢, 张维屏,张际亮,林昌彝,朱琦,郑献甫,姚燮,陆嵩,金和,贝清乔,蒋湘南,包世臣,冯桂芬等一大批志趣相同或相近的诗文名家,形成一股滚滚洪流. 张履, 张海珊, 以及他们周围的王研云,陆方山,王宝仁,陈白云等,虽地处乡间,且官卑职微,遭遇坎轲, 但以道义相砥砺,以学问相切磨,忧国忧民,愤世嫉俗,形诸诗文,甚有可观.他们是这股潮流中的一个"小支派".
                           ( 二 )
   与他的理论相吻合,张履的诗歌创作也很有特色,当时即颇受好评,在他的<<积石诗存>>上作序,题词,加批的有沈景修,张海珊,王仲 ,潘德舆,李璋煜,梅曾亮,顾莼,曾燠,郭尚先,端木国瑚, 徐宝善,吴清鹏, 鲁一同,俞乃庚等, 除家乡师友外,均一时名家.         
   王仲 <<序>>云:"余友张君渊父诗一真孤露,万象毕发,言与理会,道以神超.其异于`三百篇'者,词也,格也,而同者性也,情也.非其得于天者厚,而泽于古者深,曷克臻此妙境哉!"
   曾燠批曰: "通观诸体,皆词旨清微,而五古尤胜.大约取径陶韦,间有感愤之作,亦太冲咏史,伯玉感怀之亚也."
   顾莼批曰: "不趋新,不摩古,境从静悟, 语必深造,一时作者,罕有其比."
   鲁一同批曰: "大作清炯夷粹,隽永无穷,不为理语,而理趣自深,此事具关根性. 五言在常李之间, 乐府具张王之胜, 尤所服膺也."
   俞乃庚批曰:"大著不为雕葩斫卉之工,而有跨雪悬冰之趣.五古清高深隐, 最所擅场; 乐府结响炼声, 音节俱古, 循环吟咀,叹美弥襟."
   张履曾经不无自得地说过: "赋诗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 (<<夏夜杂书二十四首>>),这种以"吟讽"为主调的诗歌,能得到如许好评, 自然是因为评者和作者意气相投,当然也是"时代思潮"的一种体现.
   在这一节中,让我们先看看他在杂感杂书,咏物即景一类诗中是如何表现他的"吟讽"风格的.
   张履一生力学,仅中一举,待选多年,只得教谕,在官十八载不得升迁, 而且还要在"典行"," 征验"等例行公事中受到上官的简慢和刁难. 他在<<有叹>>一诗中生动地记述了他的遭遇和感慨:
            为治资众材,教秩殊闲散.三岁计典行,六年又征验.
        尊官凡四五,郑重唯一面.既面亦何言,公牒循例办.计日
        越五旬,费钱盈百贯.追维立法初,澄叙元非慢;荐牍戒妄
        登,马栈斥徒恋.美意既鲜存,虚文犹拘绊.奚裨事分毫,
        但供吏属厌.老夫命穷薄,困踣敢多怨?时事独如何,废食
        为三叹.(<<积石诗存>>卷三.本文所引均见该书,以下只
        注卷数或篇名.)
    有时,甚至连生计都发生困难:
            岁晚拙生事,萧萧剩蓬庐.出门欲有适,四顾真穷途.
        穷途何叹尔,自古岂独余.鲁公曾乞米,靖节亦饥驱.东方
        本奇士,侏儒乃不如!(卷一:<<偶作>>)
     张履的慨叹,是对自身遭遇的慨叹,也是对整个封建官吏制度的慨叹. 这种制度埋没人才, 造就庸材, 如他在另外两首诗中所说:
            周鼎出荒垄,烂然朱绿融.野人谓无用,入市易凡铜.
        举世薄法物,留落将何终?公孙为汉相,仲舒乃独穷;辕固
        务正学,讥毁纷相蒙.(卷一:<<杂咏>>)
           宝鼎世所重,伪制谁复陈?顽铁为体质,朱绿涂犹新.
        函牛形虽具,那有气氤氲.公然庙堂上,左彝而右尊.问鼎
        何无愧,鼎谓勿多言,金瓯方无缺,吾足幸亦完,齐人任弗
        取,高位终身安.(卷四:<<夏夜杂书二十四首>>)
    对于那些庸材,小人,作者一方面平静地认为他们必不能长久,不妨让其自生自灭:"君子尚刚正,小人习柔濡,霜风一振厉,蒲柳竟何如!"(<<夏夜杂书二十四首>>)一方面也愤怒地感到他们毕竟太可恶,理应清除之:"中庭有恶木, 厥枝交纵横.膏露时复被,兰蕙春不荣.我欲手拔之,庶令嘉植成; 日夕空堂上,随风闻微馨."(卷三:<<杂书>>)
   但是,张履空怀慨叹,而手无寸柄,不仅无力澄清,反而动辄招尤,这使他更加痛苦: "去来婴世网,杂感填中肠"(卷三:<<杂书>>); "动足易招尤,痗心徒自苦" (卷四: <<夏夜杂书二十四首>>).在这种情况下,正直的但尚无反抗精神的中国知识分子,一般都有两种选择,一是退避官场,隐居著书,一是洁身自好,淬砺情操,决不同流合污.张履也如此.他表示:"逝将绝人事,筑室嵩高阳.上述先圣旨,下综百家长.年命有时尽,富贵安可常. 卧想古贤哲, 千载垂声光" (卷三:<<杂书>>)."南山买薄田,归与耕夫伍.安知时俗漓,吾室自三古"(<<夏夜杂书二十四首>>).再退一步,甚至连是否"垂声光"和"自三古"也不在乎了:
            赋诗累百篇,吟讽时在口.衰老半遗忘,便若非吾有.
        何况传不传,茫然付身后.为善亦随分,立功谁不朽.悠悠
        太虚云,无事且翘首.
           著书贵有用,积累良亦难.文成数十万,心目穷毫端.
        既恐写未定,又虑无力刊.它时纳一瓮,埋入幽毳间.宝气
        润枯骨,千载任无传.(<<夏夜杂书二十四首>>)
   这种退一步想,一方面饱含着无可奈何的悲怆,一方面也表现出耿介自守的骨气:"庭前桐叶落,秋至惊先衰. 岂知亭亭干,乃是良琴材. 白玉为下柱,黄金为上徽; 清响临风发,恍见姬文来;流传历数世,见者叹为希.谁能共凡植,争此春华时!"(卷三:<<杂书>>) 再进一步, 就可能激发出追求个性和人格解放的勇气.他在<<脍余编>>中留下一首<<盆松歌>>:
            盆中之松何菁葱,攫拿屈蟠如小龙.一夜春雷震地发,
        纤鳞郁勃疑飞空.松兮尔抱耐寒质,涧底年年老霜雪;怎如
        此植玉堂前,主人爱惜无虚日;绿苔怪石互玲珑,碧树珊枝
        同罗列.讵知草木固无情, 支离倔强亦性生.左维右系拘
        其形,有如壮士被囚缚,使我抑结气不平.君不见寒岩大壑
        涛声响,千丈森森干云上!
   张履的这首诗与龚自珍的散文<<病梅馆记>>命意颇相似,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尽管张履没有龚自珍那种解救天下病梅的气魄和志量,但他不甘束缚,追求人格独立的精神还是表达得很充分的.
   这种退一步想,在社会政治生活上固然是消极逃避,而在文学创作上有时倒可能另辟境界. 所谓 "何况传不传, 茫然付身后","宝气润枯骨,千载任无传",同魏源所说的"于是人之知不知,后世之传不传听之耳",虽然在表述情绪上仍有消极积极之分,但在创作实践上却有殊途同归之效.因为这时作者已经摆脱了功利主义观念,啸傲林泉,涵咏河山,唯性是适, 唯情是耽,随感而发,莫非自然.例如他的<<又同铁父先生作>>:
            开门雪满溪,兴发遂孤往.梅花故人家,直入惬幽赏.
        相与蹋瑶空,深寒湛精爽.红墙独寺古,缟野四村广.泱然
        见全湖,群峰曜奇朗.翻空雪鸥高,喷岸飞涛上.呵冻琢冷
        词,我友足冥想.高歌振寒林,戛戛垂冰响!
   "高歌振寒林, 戛戛垂冰响", 这是一幅何等壮丽豪迈的画面!充分表现了他同张海珊的唱和之乐.他如:
                             高 斋
            高斋清似水,默坐玩年华.霁雪犹封树,寒风欲雨沙.
        园丁勤送菜,馆婢懒供茶.破寂庭梅好,一枝窗外斜.
                             坐 月
            芙蓉秋水爱清漪,日夕池头坐咏诗.星动依微如有觉,
        风来澹荡定无私.迢遥银汉初斜处,缥缈瑶琴欲罢时.便拟
        耸身乘月往,蓬山鹤背有人期.
                             步 月
            幽兴不能留,双扉手自辟.高树静无声,凉雪一村积.
        夜气决群蒙,野色洗孤魄.似身水中行,俯影乱竹柏.好风
        微欲无,余云淡将碧.拊我清旷胸,内外两不隔.
   陶写自然,生动美观,作者性情,于中可见,虽遐尘世, 仍存高远.张海珊说他的诗 "刻画清微,澄然风露之表"(<<静观斋初集序>>),主要当是指这一类诗.
评论(0) | 阅读(529)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作品1 ()
作品3 ()
作品70-3 ()


我的最新动态

赋許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三)
赋诗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二)
赋诗累百篇 吟讽时在口(一)
梁启超对于国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二)
梁启超对于国学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老实话
名家 连燕堂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开通了!
名家 连燕堂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席位(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访客最新留言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书法艺术名家连燕堂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